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北京市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级建制,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一、学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现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学校坚持“四个面向”,遵循“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学科建设方针,统筹兼顾“学术追求”与“行业引领”,持续弘扬学科发展特色,逐步形成优势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应用与基础、综合与交叉相促进的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
    学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2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学校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平均位居全球第212位。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勇担强国建设新使命,持续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精心培育一流人才,赤诚创造一流贡献,奋力建设一流大学,不断凝聚师生奋进力量,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办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稳居“双一流”高校第一方阵前列,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二、招生计划
    2025年计划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10人。招生专业如下(注:如届时招生专业名称调整,以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名称为准)。


序号

书院

招收专业(类)

专业方向

专业限制

学制

1

精工书院

宇航与机电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武器系统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理工

四年

2

精工书院

智能制造与智能车辆菁英班

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商管理(双学位)、机械工程-德语(双学位)

理工

四年

3

睿信书院

电子信息实验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理工

四年

4

求是书院

理学与材料菁英班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封装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量子信息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商管理(双学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商管理(双学位)、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双学位)、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双学位)、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联合培养)

理工

四年

5

明德书院

经济管理试验班

会计学(含智能财务方向)、金融科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含大数据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联合培养)

理工

四年

6

明德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与经济方向)

工商管理(含数字创新管理方向)、工商管理-人工智能(双学位)、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含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方向)

文史

四年

7

明德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人文社科方向)

社会工作、法学、法学- 人工智能(双学位)、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德语-车辆工程(双学位)、英语-法学(双学位)

文史

四年

8

明德书院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理工

四年

   
    三、报名条件
    1.考生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在办理中的考生,应在5月1日前将证件补充上传至系统,逾期不再受理。
    2.考生须参加2025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符合教育部《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办法》相关要求及最低录取标准。
    3.考生学测成绩须满足以下条件:
    语文、数学A/B、英文三科目以及社会(报考专业为文史类)或自然(报考专业为理工类)科目的成绩均达到前标级,其中报考理工类专业的考生数学A应达到顶标级。

    四、报名方式
    考生于2025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个人陈述及能够体现申请者综合素质的其他材料。具体报名方式及其他要求请以教育部文件及网上报名系统发布的信息为准。

    五、选拔流程
    初审及面试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5月14日。
    1.初审
    我校将对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2.面试
    我校将于初审完成后确定面试名单,并于面试前一周左右邮件通知考生。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及时关注报名邮箱。面试时间及其他安排详见邮件通知内容。

    六、录取原则
    1.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及面试成绩,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2.考生须于5月15日至5月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考生确认后,录取通知书将于2025年8月发放。
    3.若我校招生计划未能一次完成,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通过征集志愿方式进行补录。

    七、其他说明
    1.被我校录取的台湾高中毕业生请按照录取通知书指定的时间来校报到。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取消其入学资格。新生入学报到时,须持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2.学生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3.新生入校后,我校将核查其入学资格。凡不符合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4.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北京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5.台湾学生收费标准与内地普通本科学生一致。
    6.本简章由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若教育部等部门招生政策有变化,以最新政策为准。

    八、联系方式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86-10-68913345
    节假日咨询邮箱:admission@bit.edu.cn
    本科招生网址:https://admission.bit.edu.cn
    单位地址/邮政区号: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100081

 



07 01/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7名两院院士、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文明。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80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15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北京理工大学航模队夺得2018年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载重飞行冠军;机器人队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飞鹰”队代表中国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再次冠军,成功卫冕;实现国际赛场连续四年夺魁;累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6项、银奖7项、铜奖12项;”累计获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5项;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3项、银奖11项、铜奖3项;累计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奖36项。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7%,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7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矢志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奉献世界科技发展中展现担当。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共参与了受阅装备中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的技术保障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目方面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2016年,牵头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7年,牵头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8年,学校牵头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年,学校牵头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多项科技成果直接服务国计民生重大项目中。

  号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学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1月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北京理工大学


image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简章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202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报考点公告

2023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202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北京理工大学
外文名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称
北理工(BIT)
创办时间
1940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
211工程(1995年)
985工程(2000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4年)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2020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张军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本科专业
72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4个
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个
院系设置
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
校    训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校    歌
《北京理工大学校歌》
校庆日
每年9月下旬的第一个星期日
地    址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良乡校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路
西山校区(科研实验区):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
院校代码
10007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截至2018年11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十二五”期间)
知名校友
李鹏、曾庆红、李富春、王小谟、彭士禄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4月24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4月24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